运营隧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,由于设计、施工或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衬砌结构开裂、施工破损、排水沟堵塞等问题,造成隧道衬砌后地下水压力升高,产生渗漏水。云台山隧道与2007年开工建设,2010年运营通车,十余年的运营使用中发现隧道多处出现衬砌渗漏水、电缆槽积水、排水沟堵塞等问题,结合多年来对隧道渗漏水情况的调查,制定方案进行处治,有效处治渗漏水问题。
一、工程概况
云台山隧道为阳翼高速公路上的一座分离式特长公路隧道,于2010年10月通车运营。隧道右洞运营长度为3259m,左洞运营长度为3374m,设计标高超过1100m。隧道净宽为9.75m,净高为5.0m,设计车速80km/h。隧址区地表水不发育,附近冲沟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,地表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。云台山隧道范围内不良地质主要为关门煤矿采空区,煤矿内部含有大量地下水。隧道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,防水层采用EVA土工布,并设置有完善的排水工程,施工缝、伸缩缝及沉降缝处均设置橡胶止水带。
二、渗漏水基本情况
云台山隧道经过多年运营使用,发现拱部、边墙出现大量渗漏水、滴水现象,电缆沟内积水、两侧排水沟内淤积堵塞以及路面积水漫流、冬季路面结冰等多种病害,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,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。经过现场踏勘,发现右洞K159+410~K159+510段约100m范围内左侧拱肩及边墙部位存在较严重的渗漏水,如下图所示。右洞2号紧急停车带至4号紧急停车带间因边沟和边沟沉砂池堵塞,造成路面积水漫流,如下图所示。右洞电缆沟内积水严重甚至浸泡消防管道和电缆。
三、隧道渗漏水处治方案
1.隧道衬砌渗漏水处治
衬砌渗漏水量较大区域处治。通过前期踏勘和渗漏水调查,对不同情况的渗漏水情况进行处治。衬砌渗漏水量较大时,隧道右洞左侧K159+410~K159+510约100m段落范围内在边墙进行打孔集中引流,将水引至排水沟内(因横向排水位于电缆沟底部,此处须凿除电缆沟并进行修复),调查发现的右洞右侧边墙存在多处渗漏水,在边墙进行打孔集中引流,引流高度为电缆槽以上5m范围,将水引至排水沟内;经调查,右洞右侧约有40处二衬渗漏水,采用开槽引排的方式进行处治。对渗漏水量较大的单点线流、股流等衬砌采用凿槽引排,并结合地质雷达检测结果确定引排位置。
2.衬砌少量渗水区域处治。
衬砌少量渗水区域,采用注浆堵漏法进行处治。边墙处可采用内注浆,注浆孔使用电冲击锤成孔,按照渗漏水情况布置,孔深为1/3~2/3衬砌厚度。注浆材料通常采用水泥―水玻璃双液注浆,注浆压力控制在0.5MPa左右。注浆顺序先下后上,先无水段后有水段,先水少地段后水多地段,以便于引排。
3.电缆沟排水清淤
认真检查电缆槽内部,进行排水清淤,彻底清除污水、垃圾及淤泥,保持沟内干燥清洁。清理过程中如发现有局部渗漏点或破损处,对破损处进行局部凿除修补,局部渗漏点采取措施进行防渗堵漏。
4.排水沟渗漏水处治隧道右洞K159+121~K161+736右侧1号停车带至隧道出口段的排水沟进行加深处治。排水沟设计加深尺寸为20cm,并在底部设置HDPE半管,以减小水流阻力,防止淤积。对隧道内部调查发现的53处沉砂池进行加深设置,其余排水沟清理,并同时清理边沟沉砂池。边沟加深时需要在路面混凝土上切除50cm,边沟完成后进行修复,并在混凝土面板与电缆槽壁之间设置橡胶止水条,以防水沿接缝处产生渗漏。